首页 资讯 正文

将乐县:激活森林资源 创新生态产品

体育正文 104 0

将乐县:激活森林资源 创新生态产品

将乐县:激活森林资源 创新生态产品

快速出击,俯冲捕鱼(bǔyú);温柔以待,投喂伴侣……近日,不少市民和观鸟爱好者在环岛东路海峡大剧院东侧海滩的(de)堤岸上,看到了燕鸥翔集的壮观场景。它们(tāmen)是夏候鸟(xiàhòuniǎo),也是厦门的“老朋友”——每年此时如约而至,随后在厦开启求偶、繁殖、育雏的生命旅程。

厦门市观鸟协会理事柯玉坤关注燕鸥已有五六年(wǔliùnián)时间。他说,今年燕鸥的(de)“先头部队”已于5月抵厦,和往年时间差不多。6月初,在环岛东路堤岸观测(guāncè)到的燕鸥数量,已达上百只。

柯玉坤(kēyùkūn)分享了6月1日记录到的影像——当天下午4点多,正是潮位最高的时候,燕鸥或在海面翱翔,或成群落(qúnluò)在堤岸上休憩。鸟群之中,雄鸟尤为活跃,它们不时俯冲(fǔchōng)入水,精准地叼起小鱼,随即嘶鸣着飞向雌鸟,仿佛在炫耀自己的“战利品”;雌鸟则静静地张开嘴巴,接受雄鸟的投喂。柯玉坤说(shuō),“当前正是燕鸥的求偶阶段,雄性为雌性捕食喂鱼(wèiyú)的场景(chǎngjǐng)很常见。”

  黑枕燕鸥俯冲捕鱼。(柯玉坤 摄)

目前,能观测到的燕鸥种类包括黑枕燕鸥、粉红燕鸥、普通(pǔtōng)燕鸥、白额燕鸥和须浮鸥,往年见到的大凤头燕鸥和褐翅燕鸥(hèchìyànōu)尚未现身。不久后,这些“秀恩爱”的鸟儿将进入繁殖育雏期。届时,成鸟会带着(zhe)幼鸟在(zài)堤岸周边学习和训练捕食,鸟儿“遛娃”的场景将更加灵动(língdòng)可爱。

据介绍,燕鸥因与家燕的尾形相似(xiāngsì)而得名,是鸥科中体形较小的类群。迁徙过程中,一些(yīxiē)燕鸥会“暂住”厦门繁衍生息。9月前后,它们会携家带口,飞往热带及亚热带(yàrèdài)海洋越冬。

此前,来厦的燕鸥主要在近外海滩涂或无人岛上栖息。近年来,环岛东路海峡大剧院东侧海滩堤岸周边成为(chéngwéi)燕鸥停留的热门(rèmén)“驿站”,吸引众多市民、观鸟爱好者(àihàozhě)前来。

为减少人类活动给燕鸥栖息带来的影响,去年,思明区在(zài)环岛东路设立候鸟栖息地(qīxīdì)临时保护区域,规定每年保护时间为5月15日(rì)至8月15日,并在堤岸上划定候鸟观测点,由相关部门组建巡护队伍,利用无人机(wúrénjī)等加强(jiāqiáng)巡护。“环岛东路附近海域水质提升,鱼多了,鸟儿栖息的环境也越来越好。”柯玉坤说。

  白额燕鸥(柯玉坤 摄)

雄性黑枕燕鸥给雌性喂食。(柯玉坤 摄)

大(dà)凤头燕鸥是国家二级(èrjí)保护动物;黑枕燕鸥、粉红燕鸥、普通燕鸥、白额燕鸥和须浮鸥为“三有(sānyǒu)”保护动物。其中,白额燕鸥顾名思义,额部有一块留白,是最小燕鸥之一。黑枕燕鸥以枕部有黑色带为特色。粉红燕鸥胸部呈粉红色,飞行时会发出独特(dútè)的双音节叫声。须浮鸥深灰烟熏色的身体与白颊形成鲜明对比,好似长着宽大的白色(báisè)“胡须(húxū)”,它“轻功水上漂”的功夫堪称一绝。

头戴“凤冠(fèngguān)”盛装求偶

红翅凤头鹃(厦门日报拍客 “创造之美” 摄)

身披彩衣,头戴“凤冠”,尾巴长长(chángcháng)……5月30日,本报拍客“创造之美”在山海健康步道近(jìn)东山水库地带,邂逅了这样一只漂亮的小鸟——“三有”保护动物红翅凤头鹃。据介绍,红翅凤头鹃也(yě)是(shì)夏候鸟。每年4月前后,雄鸟会开始求偶鸣叫,并在夏季完成繁殖行为。

有意思的是,红(hóng)翅凤头(fèngtóu)鹃不自行筑巢(zhùcháo),而是将卵产在画眉(huàméi)、黑脸噪鹛、鹊鸲等鸟类的巢中,该习性也被称为“巢寄生”。2021年(nián),厦门天竺山首次记录到画眉喂养红翅凤头鹃幼鸟的场景,证实了其在厦门的繁殖行为。一般来说,画眉等宿主鸟会把红翅凤头鹃的雏鸟误认为“自家娃”,持续喂养直至其离巢。

栗喉蜂虎(本报记者 黄嵘 摄)

对于厦门来说,夏候鸟“老朋友(lǎopéngyǒu)”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栗喉(lìhóu)蜂虎。每年4月,它们会身着(shēnzhe)彩虹般的“衣裳”,从东南亚远道而来,入住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(以下简称“保护区”)。

数据显示,自保护区成立以来(yǐlái),栗喉蜂虎的数量稳中有升。

2023年,保护区(bǎohùqū)(qū)内的骑马山片区,也就是栗喉蜂虎的主要繁殖地内,亲鸟繁殖数量保持在200只以上;五缘湾湿地公园(gōngyuán)栗喉蜂虎觅食区,在迁徙前聚集于此的栗喉蜂虎达到3000只以上。保护区工作人员通过日常巡护、立体管护等一系列举措,护航栗喉蜂虎在鹭岛(lùdǎo)顺利(shùnlì)度夏。

清晨6时至8时,下午4时至6时,是鸟类(niǎolèi)较为活跃(huóyuè)的时期,也是较为理想的观鸟时间。

需要(xūyào)提醒的是,市民观鸟应注意着装。为避免惊吓(jīngxià)到鸟类,不要穿颜色过于鲜艳(xiānyàn)的服装,选择宽松易穿脱的深色长衣长裤为佳。观鸟时需与鸟类保持安全距离,切勿大声喧哗、追逐或使用闪光灯干扰鸟类活动(huódòng)。选择合规的观鸟地点,严格遵守保护区、公园(gōngyuán)等管理规定,严禁破坏植被,不乱丢垃圾。

厦门是候鸟(hòuniǎo)在“东亚—澳大利西亚”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(zhòngyào)驿站,拥有多种(zhǒng)类型的湿地环境,为鸟儿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。截至今年1月,厦门共记录野生鸟类453种。

植物园、园博苑、筼筜湖、虎头山公园(gōngyuán)等,均是经典观鸟点位(diǎnwèi)。不论是筼筜湖纳潮时,鹭鸟悬停湖面、争相捕食;五缘湾湿地公园,“最美夏候鸟”栗喉蜂虎在阳光下翩翩起舞(piānpiānqǐwǔ),还是环岛东路堤岸前,燕鸥踏浪翔集,或“秀恩爱”或“遛(liú)娃”;杏林湾水域,鸬鹚(lúcí)“大军”水面集结等场景,都令人印象深刻。

另外,马銮湾、七星礁、翔安大桥附近海域等,也是(shì)近年来较为(jiàowéi)热门的观鸟点位。

文(wén)/厦门日报记者 罗子泓

将乐县:激活森林资源 创新生态产品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